Professional and persistent, keep improving
短视频的版权问题
短视频的版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侵权行为表现:
1.未经授权的搬运:在短视频行业发展初期,平台未经授权搬运他人视频的情况较多。现在虽有所减少,但仍存在第三方机构或个人通过复杂手段搬运视频,如删除水印、商标或去除片头、片尾后进行二次传播,或者仿冒原作者在其他平台注册相似用户名进行搬运。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。
2.剪辑拼接他人视频:未经授权擅自截取热门影视剧、综艺节目、体育赛事等节目的片段进行直接或组合传播的现象较为普遍。此外,对单个或多个在先视频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后未经授权传播,以及将数个短视频拼接后传播,这些行为也侵犯了原作品的版权。
3.无授权使用素材:短视频创作中常用的字体、图片、音乐、视频等素材受版权法保护,创作者未经授权使用这些素材,或者在使用前难以找到实际权利人但未获得授权就使用,且素材明确要求使用前需授权、指定用途或不能用于商业用途的情况下,也属于侵权行为。例如,一些游戏玩家操作形成的游戏画面或片段,未经游戏版权方授权进行制作并传播,同样涉嫌侵权。
二、保护难点:
1.版权与权属认定难:短视频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判断其是否为作品的重要指标,但在司法实践中多遵循个案判断原则,导致短视频版权存在不确定性。部分创作者版权意识薄弱,不进行版权认证,而传统版权登记花费时间和费用,与海量短视频登记不适应,新兴的区块链认证技术缺乏统一标准,司法认可度有待提高,这些都增加了版权权属认定的难度。
2.侵权行为发现难:短视频制作简单、数量庞大、传播途径广,无论是创作者、版权拥有者还是其他版权人,发现侵权行为都如同大海捞针。并且现有的版权检测技术还不够成熟,传统检测技术面对短视频的特点,检测覆盖面和准确性不足,AI 识别技术对于复杂侵权行为的判断也存在疑问。同时,平台可能因侵权视频带来流量和经济利益,自我检测动力不足。
3.维权难:被侵权后,通过平台投诉往往只能删除侵权视频,对于流量减损和经济利益受损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。通过法院诉讼,存在侵权主体认定难的问题,因为侵权者常使用非实名账号,账号运营主体与实际拥有者不一致。此外,诉讼所需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与短视频制作成本、商业价值或诉讼收益往往不对等,导致版权人维权动力不足。
三、相关案例及其影响:
1.腾讯视频起诉抖音的《云南虫谷》侵权案中,法院认定抖音构成帮助侵权,判赔超 3200 万元。这不仅是腾讯获得的影视版权类案件最高赔偿,也刷新了全国法院网络影视版权案件赔偿记录。此案引起了社会对短视频侵权问题的广泛关注,也提醒了短视频平台要加强对侵权内容的管控治理。
2.爱奇艺起诉快手侵权播放《琅琊榜》《老九门》,快手被判赔偿爱奇艺的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合计 218 万余元。这表明短视频平台在未经授权传播长视频内容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,也促使平台更加重视版权问题。